日期: 28/04/2025
為了順利銜接來年的小學人文科及科學科課程,學校特別為1-2年級學生開展了「大自然小偵探」課程。通過多樣化的動手做活動,緊扣「生命與環境」主題,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。
2025年4月28日
第七節課題為「認識不同的生境地(1) - 海洋」。
透過欣賞美麗的珊瑚礁生態及奇妙的海底世界,學生認識地球是由海洋及不同形態的陸地組成,是人類和動植物的共同家園。學生亦有機會嘗試戴上浮潛的裝備,淺嘗潛水的樂趣,並明白保護海洋的重要性。
2025年3月24日
第六節課題為「花叢中的寶物(2)」。學生繼上一節由校園走到城門谷公園認識不同的動植物後,今節繼續運用細微的觀察力,觀察各種自然物件如木棉、樹枝、松果等,按物件的物理性質(彈性、浮沉、軟硬、表面質感及對稱等)進行測試,並加以形容及分類。
2025年2月24日
近車門第五節課題為「花叢中的寶物」。學生由校園走到城門谷公園,運用細微的觀察力,分辨公園中不同顏色的花草樹木,與花叢中的蜜蜂、蝴蝶及池塘中的蒼鷺、烏龜打招呼。學生完成任務的同時,亦懂得欣賞大自然的多樣性。
2025年1月13日
第四節課題為「我吃了什麼」。
透過觀察常見的蔬菜及水果,例如番茄、香茅、蘿蔔及士多啤梨等,讓學生分辨蔬果是屬於植物的哪個部分(根、莖、葉、花、果),從而認識植物的主要結構、功能和繁殖過程,並明白珍惜食物的重要性。
2024年12月16日
第三節課題為「微觀世界」。
學生除了認識顯微鏡的歷史以及對現代醫學的影響外,還利用便攜式顯微鏡觀察自然物件和日常物件,例如頭髮、書本、樹皮等,並進行記錄。
從活動中,學生了解到觀察對科學探究的重要性,也認識了一些借助顯微鏡發現世界的人和事。
2024年11月11日
第二節課題為「奇妙的花青素」。學生化身小小科學家,嘗試以科學探究的步驟(PDAR - Plan, Do, Analyse and Review),利用花青素遇酸鹼變色的原理,進行有趣的「動手做」科學實驗。
學生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物質如白醋和梳打粉,透過有系統的觀察、假設及紀錄,不但明白花青素在不同酸鹼的環境下會呈現不同顏色,亦知道蔬果含有不同的花青素,多吃對大腦和眼睛都有好處。